民宅里燃起藍色火焰
縱觀山西省,北起大同,南至風陵渡,天然氣主干網已漸成規模。在大同的天然氣利用和推廣上,民用天然氣格外引人注目。
一聲清脆的打火聲過后,淡藍色的火苗燃起。新興小區是大同市首批改燒天然氣的小區之一,2007年1月就接入天然氣。居民馮女士稱,天然氣火頭沖、沒黑煙,做飯既快又干凈,還省錢,“過去用煤氣,每個月至少要交上百元煤氣費,使用天然氣后,每月可節省三十多元。”
2005年,大同市最初引進天然氣時,用戶只有幾千戶,到了2008年,天然氣在大同開始大規模推廣,用戶激增到14萬戶。目前,大同已有超過25萬戶居民改燒天然氣。置換工作仍在繼續,預計到明年,全市將有30萬用戶用上天然氣,實現民用天然氣置換“百分百全覆蓋”。
在運城,民用天然氣已進入尋常農家。在這里的村莊,飯點兒上看不到炊煙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新絳縣的莊兒頭村就是其中一個。步行在村里的花園小徑,空氣清新、綠草茵茵、處處成景。村民老馬稱:“以前燒飯用炭火、干柴,一頓飯燒下來,家里折騰得煙熏火燎。”從2007年開始,為加快環境整治,新絳縣把天然氣工程建設列為全縣20件民生工程之一。老馬說:“到2007年年底,村里人都用上了天然氣,不僅衛生,一個月下來還比用煤省錢1/3。”
天然氣引來“金鳳凰”
除了造福民生,天然氣的另一好處是帶來新興產業的發展。
2008年,作為洪洞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和藍天行動的重要內容,洪洞縣天然氣利用工程開始開工建設。自此,一個橫跨2個縣市、6個鄉鎮、48個村莊,惠及40萬人民的宏大工程全面展開。奔著潔凈能源來投資的企業絡繹不絕,一下就引來了美的家電和番茄醬加工等好幾個投資數億元的大項目。
洪洞恒美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個年產值達20億元的公司,之所以選擇洪洞安家落戶,就是因為洪洞的清潔能源。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要做好的高質量的產品、高端化產品,必須有清潔能源來做保障,如果用燃煤來生產的話會使產品出現針孔、表面落臟這些質量缺陷,達不到高端產品的質量要求。
當然了,吸引這么多優質項目落戶洪洞的另一個原因是山西天然氣的低廉價格。一位曾考慮將企業落戶廣東的公司負責人稱,山西每立方米天然氣的價格要比廣東便宜近一半,一年省下的燃料費就能有數億元。
洪洞縣相關人士稱,氣源充足、價格便宜,這對于燃料用量大、環保要求高的新興產業無疑是雪中送炭,也為當地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增加了一張名片。
目前,天然氣已經為山西省的不銹鋼、氧化鋁、金屬鎂、裝備制造、耐火材料、食品加工等十大產業集群的強勁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撐。
“氣化”的目標是凈化
山西省國資委旗下的國新能源集團是“氣化山西”戰略實施的領頭羊。在該集團辦公大樓的一層大廳,掛著一幅“氣化山西示意圖”。上面用不同的顏色密布著山西各市縣區燃氣管網將要延伸的方向,綠色是天然氣、藍色是煤層氣、黑色是焦爐煤氣、紅色是煤制氣。不同的顏色交織成網,密密麻麻,遍布了山西的行政區域。
在25日召開的“氣化山西”學習研討會上,該集團董事長梁謝虎稱,截至目前,國新能源已建設管網1374公里,管網覆蓋了91個縣(市、區),已向50個縣(市、區)151個新農村供氣,同時覆蓋了十大產業集群的158家工業用戶,30個旅游景點,累計銷氣量25億立方米,拉動投資300億元。
但在國新能源的發展藍圖里,這些數字將被刷新為:投資50億元,建成天然氣管網3300公里,覆蓋119個縣(市、區),1098個新農村,惠及1220萬人口,100個旅游景點,實現年供氣量100億立方米,拉動投資1000億元。
在梁謝虎看來,無論是惠及民生還是助力工業,“氣化山西”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凈化山西”。以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應用為例,可減排二氧化碳2260萬噸,二氧化硫5.4萬噸,二氧化氮6.4萬噸,灰塵198萬噸,飛灰1.26萬噸。這些污染物相當于5000萬噸原煤燃燒產生的排放量。這對于山西節能減排,摘掉“能耗大省”和“污染大省”的帽子,打造世界級低碳能源示范基地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