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天然氣產區位于平均海拔3000米的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深處,地表盡是一望無際的鹽漬灘和形態各異的雅丹地貌,如同置身于“月壤”之上。
歷時28年,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先后經歷了“零星試采、快速上產、持續穩產”三個階段,峰值年產量達到68.9億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000億立方米。
28年間,一座座采氣樹和現代化集氣場站在戈壁荒漠拔地而起,“紅工衣”扎根于此,天然氣管網跨越東西、縱橫南北,建成了天然氣保供甘青藏的主要氣源地……這片曾經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土地有了生機、有了溫暖、有了力量。
幾十載滄桑巨變,青海油田天然氣業務發展在歷史之變、時代之變、發展之變的大背景下,如何精準識變、主動求變、科學應變?何以實現年產量60億立方米以上連續穩產12年?何以成為青海油田產量、效益的壓艙石和地方經濟建設的排頭兵?未來的突破、飛躍之路又在何方?讓我們做一次深度探析。
應勢而生
捕集“靈氣”“起跑”,開辟新賽道
青海油田主力氣田--澀北氣田的發現,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即便在當時人員、設備極其匱乏的極端困難下,青海石油人堅持組織澀北大會戰,努力探索“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能源版圖擴展之路。
1964年12月25日,柴達木盆地澀北一號構造北參三井著火,日噴天然氣約100萬立方米以上,發現澀北第四系生物氣田。此后,青海油田未曾停止探索試氣的腳步。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迎著國家深化改革的東風,已過而立之年的青海油田大舉推進“二次創業”,大力調整能源開發布局,不再單純依靠原油業務“一條腿走路”,將天然氣規模開發提上發展日程。1995年,澀北氣田投入試采,正式步入工業開發階段,開辟了青海油田能源開發的新賽道。
“澀北氣田屬于第四系疏松砂巖自生自儲式的生物成因氣藏,具有含氣面積大、儲量豐度高、埋藏淺、品質好等特點,是全國典型的非酸性氣田。”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處處長王小魯說道。澀北氣田在開發初期表現出良好勢頭。
為大力挖掘氣田潛力,于2001年,澀北氣田加快建產,進入規模建產階段,南八仙等氣田投產。此后,青海油田天然氣年產量進入持續快速上升期,于2011年,年產量突破56億立方米,并實現持續穩產。
在“快速上產”的10年間,豐富的儲量、良好的品質和廣闊的開采前景,使柴達木盆地躋身中國“四大氣田”行列。青海油田共建成6條外輸管線,年輸氣量達到50億立方米,實現了從“加速跑”到“走出去”的跨越。
吃老本,能穩住多少年?青海油田未雨綢繆,提前下起先手棋。2013年,天然氣新區東坪、牛東、尖北投入開發,次年進入大規模試采,勢頭強勁,當年產量突破10億立方米。在新區高效開發的助力下,2014年,青海油田天然氣產量達到歷史峰值68.9億立方米,進一步發揮了甘青藏重要氣源地的作用。
從“起跑”到“加速跑”,這是青海油田天然氣業務應勢而生、謀定而動、搶抓機遇揮筆寫下的亮眼歷史答卷。但是,事物的發展變化總是逃不出生命周期規律。頂峰之后,如何跳出周期定律,實現長期穩步發展?是擺在氣田人面前的一道大課題。
順勢而為
胸懷“志氣”“穩跑”,構建新格局
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此后,油價波動、低位震蕩成為新常態。這一階段,油氣業務“兩條腿走路”的青海油田呈現出效益發展的主動性和優越性。新形勢下,天然氣業務如何再跨一步、走上前排、擔當重任,當好青海油田產量、效益的壓艙石?
這一階段,青海油田主力澀北氣田已高速開發20余年,面臨著多層疏松砂巖出水、出砂、地層壓力降幅大等極其棘手的開發難題。同時,東坪、牛東等新區遞減速度日益加快。加大老區穩產、新區試采,迫在眉睫!
尋求破解之道,首先要深化地質研究提效率。近10年來,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地質研究從最初的地層對比大表到三維地質建模、精細數值模擬。通過持續精細地質描述,深入挖掘潛力層,實施層系細分、排水采氣、增壓集輸等舉措,表外氣層和小砂體儲量得到進一步動用。尤其在“十三五”期間,天然氣儲量動用率達到98%。
尋找解題秘笈,關鍵要加大技術攻關提效率。近些年,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全力打好“水、砂”攻堅戰,形成了以高抗鹽泡排、撬裝氣舉和集中增壓氣舉為主體的特色排采技術系列,實現了治水工藝由“泡排”單支撐向“泡排、氣舉”雙支撐的有力接替。在“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措施增氣量由2016年的3.5億立方米提升至年增氣10.2億立方米;建成了國內****的集中增壓氣舉站,實現了283口嚴重積液井穩定生產,累增產氣19.5億立方米。
尋求“金鑰匙”,還要緊盯科學精細管理提效率。近些年,氣藏管理從最初的概念化到“一井一法、一層一策”、均衡采氣、整體治水等科學管理法。同時,大力實施氣井“123”管理法,構建完善氣藏“4332”對標管理體系,常態化開展地面地下大調查,科學編制氣藏管理制度,氣藏管理文章越做越細、越做越精。
新區“給力”加快試采投產,緩解老區開發壓力。通過優化產能部署、拓寬產建方向,有效穩定建產規模和效益,“十三五”期間,共建成天然氣產能38.6億立方米,產能到位率102.7%,新井貢獻率32.0%,各項指標均處在股份公司前列。積極探尋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模式,攻關形成了基巖優快鉆井技術,開啟了昆特依等區塊基巖儲層高效動用的新局面,落實了新的天然氣富集區。
近10年來,青海油田天然氣業務大力攻堅,產量和效益達到青海油田總體的三分之二左右,構建了青海油田“油氣并舉”“天然氣筑牢壓艙石”的能源發展新格局,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貢獻了高原油田力量;支撐了青海油田連續保持青海省第一利稅大戶和財政支柱企業地位,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蕩的關鍵期,在青海油田油氣效益開發的攻堅期,天然氣業務苦練內功、增強本領,在危機中孕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拓新局,交出了主動求變、科學應變的驕人答卷。
乘勢而上
匯聚“大氣”“快跑”,實現新飛躍
進入2023年,青海油田吹響了奮力建設青藏能源高地的出征號角,天然氣業務發展面臨著新使命、新任務。
新征程,新起點,青海油田天然氣業務扛起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效益發展“壓艙石”的責任,錨定“十四五”后期年產量達到70億立方米的目標、“十五五”期間年產量達到90億立方米的目標,提速“快跑”,力爭早日實現新飛躍。
實現新飛躍的基礎是資源,是儲量,更是產量。當前,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仍然面臨老區穩產難度大、新區規模儲量不足、效益開發接替難等主要矛盾。
在“十四五”期間的后3年,天然氣開發將圍繞青海油田“1346”總體發展思路,坐穩老區,加快新區,將重心放在老區治理上。在老區開發中,將沿著“控遞減、提高采收率”兩條主線,扎實做好調整建產、綜合治理、技術攻關、措施提采、地面配套建設等重點工程。在新區開發中,將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一體化實施力度,提升新區建產效率,超前編制初步開發方案,加快試采評價,提高儲量動用率。
在“十五五”期間,天然氣開發部署將重心放在新區開發提速上。老區將持續加大挖潛力度、推進提高采收率工作。著重提升新區產量貢獻,通過推進新區勘探大發現,加快儲量向產量轉換,大力推進新區效益建產,徹底扭轉新區儲量接替不足和產量貢獻不足的長久困局。
新的征程,青海油田天然氣開發還將在歷史的變局中釋放新活力、創造新驚喜,彰顯“高原氣度”,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