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從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近年來,公司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自2021年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以來,持續深化推進磨溪氣田相關建設工作,于2025年8月高標準通過國家級名錄綠色礦山現場復核工作,相關經驗做法被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示范巡禮系列進行專題報道。
高效利用實現綠色清潔鉆井
以“新綠”模式貫穿鉆井全過程,通過技術優化與資源高效利用實現生態保護。結合地質與氣藏特點,在設計上注重工程技術適用性與井筒安全,同時避開環境敏感區域,利用老井場部署叢式井組并采用大斜度井等技術,減少土地占用與地表擾動。推廣新型頂驅裝置等設備,優化鉆頭選型及參數,顯著提升鉆井效率;應用“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清潔生產模式,通過廢棄泥漿不落地處理技術取消泥漿坑,實現井均節約用地1畝,鉆井廢物資源化利用消除后期隱患。
高標準建設筑牢綠色生產根基
高度重視源頭把關,依托于高標準建設與源頭把控,從設計到建設嚴格執行安全環保節能“三同時”要求,通過推進氣田標準化建設,實現設計、施工等環節的標準化與模塊化,單井產能建設時間從120天縮短至30天左右,有效降低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高質量抓好集輸系統與環保設施建設,取消井口加溫設備,利用天然氣自身溫度并加注抑制劑防止水合物形成,減少燃料消耗與廢氣排放;創新氣田水密閉存輸處模式,實現開采、儲存、輸送全過程環保處理。同時,搭建高標準數字化生產管理平臺,整合應急資源,確保氣田安全環保平穩運行。
精準管控保障綠色低碳運行
從多環節入手實現全流程環保達標,通過“斜插繞行”改造為主、工藝整改為輔的方案,使高產單井廠界噪音基本達標、敏感點全面達標,為復雜人居區氣井噪音治理提供經驗;在氣體處理方面,采用高效濕法脫硫再生工藝及應急處置裝置,實現氣田水罐閃蒸氣外排氣硫化氫含量為零;應用加氫還原工藝,實現凈化裝置尾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遠低于標準,硫回收率達99.8%。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建成地熱、余壓、光伏發電等項目,在西區復線末站安裝天然氣余壓發電機,有效降低凈化廠能耗;在磨溪開發項目部建設7座光伏發電場站,打造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模式,助推碳減排。
數字轉型助推綠色高效管理
將數字技術融入氣田開發全流程,構建覆蓋全業務的信息支撐平臺,在前端建成3大類基礎設施、100套自控系統,實現站場數字化覆蓋率100%,24小時可視化監視與遠程控制;在中端集成生產管理系統,實現生產異常自動報警、集中遠程控制等功能,運用SCADA系統推動巡檢從人工向自動轉變,提升管理效率;在后端投用多個數字化管理平臺,強化產運儲銷一體化優勢。同時,積極探索智能氣田建設,實現智能主動安防系統、防爆智能巡檢機器人、AR智能輔助系統等9個智能氣田項目常態化運行,為智能化氣田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