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節能降碳舉措,助力天然氣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5月17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研制的國內首臺(套)兆瓦級天然氣壓差發電機組在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成功投運,標志著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天然氣壓差發電技術取得突破,同時也填補了我國儲氣庫項目壓差發電工程的空白。
蘇橋儲氣庫壓差發電項目投運現場。東方汽輪機供圖
蘇橋儲氣庫項目由德陽能源集團投資,采用東方汽輪機完全自主研發的高壓力、大壓降、寬負荷壓差透平技術,同時配置了可調靜葉,完全匹配儲氣庫“大功率-寬負荷”運行特點,膨脹機轉速達到15000轉/分鐘,等熵效率可達80%,展現了東方汽輪機在天然氣壓差發電領域的領先技術實力。
東方汽輪機為項目提供了核心壓差發電技術——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3兆瓦壓差發電機組,并以EPC模式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項目成功投運也為天然氣存儲、輸運等環節的壓差能利用和生產過程節能降碳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蘇橋儲氣庫壓差發電機組模型。東方汽輪機供圖
通過先進的天然氣壓差發電技術的運用,有效解決了儲氣庫壓差發電“有壓無熱”以及“壓力、流量變化范圍寬”等問題,在注入天然氣的同時,可以持續不間斷地生產“零碳”電,提高了儲氣庫能量利用率。項目單臺膨脹機在700萬方/天注氣的條件下,單機額定功率達3MW,總裝機6MW,年發電量為近2166萬千瓦時,節約標煤67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天然氣壓差發電技術及應用領域:
天然氣壓差發電,是一種低碳能源創新技術,原理是將高壓天然氣導入膨脹機做功,利用壓力差能量,將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進而驅動發電機發電,輸出電能,實現“壓力能到機械能再到電能”的轉化。這一過程不消耗天然氣、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實現全過程零碳化。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天然氣是低碳經濟的代表,是化石能源向新能源過渡的橋梁。隨著近些年天然氣消費量的大幅增長,我國天然氣產量、儲運量、貿易量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國家能源局預計,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將達到4300億-4500億立方米,2030年將達到5500億-6000億立方米。按照2030年天然氣消費規模計算,天然氣壓力能每年可轉化為近200億度清潔電能,超過成都市全年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未來天然氣壓力能發電潛力大。
東方汽輪機在天然氣壓差發電領域技術優勢:
天然氣零碳差壓發電技術是東方汽輪機堅持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的重要產業板塊之一,通過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天然氣壓力能發電面臨的工質易燃易爆、高轉速復雜軸系穩定性、機組與場站安全協調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制高轉速、寬壓比、多軸透平系列機型,具備一鍵啟停、無人值守等智慧化功能。機組高度集成化設計,工廠內成撬后發貨,現場安裝更加簡易,施工周期短。產品功率覆蓋300千瓦至10兆瓦等級,適用于50萬標方/天以上流量的天然氣輸送和減壓場景,能夠為構建零碳天然氣場站提供全新路徑。
東方汽輪機在天然氣壓差發電領域業績優勢:
2023年9月,由東方汽輪機供貨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西氣東輸第一站天然氣壓力發電工程正式投運,成功通過壓差動能回收系統發出“零碳”電,西氣東輸第一站成為塔里木油田首個零碳油氣場站。
2023年11月,由東方汽輪機自主設計制造的“開拓者原型機”在中國石油集團西南油氣田重慶凈化總廠萬州分廠一次啟機成功,機組運行平穩,各項數據均優于設計指標。
今年2月,由東方汽輪機供貨的西南油氣田四川劍閣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投運成功。
多年來,東方汽輪機始終秉持以用戶為導向,以能源高效低碳利用為己任,以自主核心技術研發為驅動,不斷拓展戰新產業的范圍與深度,先后在ORC發電,天然氣差壓利用,高端壓縮機,石化驅動,太陽能光熱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促進能源高品質綜合利用,積極投身服務國家戰略的偉大征程。轉自:人民網